从集体到个体!两届大阪世博会建筑给室内设计的启发

内容概述

本文通过1970与2025两届大阪世博会的建筑实践对比,展现日本建筑从集体理论探索到个体差异化策略的转变,为室内设计师提供可持续与情感化设计的启发。

1. 1970年世博会是新陈代谢派的集体舞台:以“巨构”(如丹下健三的大屋顶、菊竹清训的世博塔)实践“城市自我更新”理论,结合伊势神宫“不停更新”的传统与工业技术(钢网架、聚酯薄膜),探索未来城市的框架型基础设施。

2. 2025年世博会转向去中心化的个体回应:藤本壮介的木结构大屋根、坂茂的碳纤维塑料穹顶、永山祐子的旧构件重组等,用新材料、旧物再利用、3D打印等策略,强调空间的流动与日常实用性,如大屋根成为无需排队的公共参照。

3. 两届对比与城市更新研讨带来启发:从集体理论到个体差异化,更强调在地性与情感连接——上海滨江将工业遗存变艺术空间、大阪用民间设计激活街头,对室内设计师而言,可借鉴“最小干预激活空间价值”“材料可持续性”“以情感媒介(如街猫装置)连接人与空间”的思路。

查看详细报道

行业热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