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街口形态量化解析框架及南京老城设计参考

内容概述

本文提出面向大尺度建成环境的街口形态量化解析框架(含对象界定、指标提取、模式分类三步骤),并以南京老城为样本解析其街口形态特征分布与8类类型构成,为室内设计师参与城市街口及周边空间营造提供理性方法与地域化参考。

1. 解析框架的设计工具价值:通过“同心圆界定法”解决街口边界难定问题,从尺寸、数量、占有率、多样性、布局5类提取16项形态指标(如围合度、径向密度均质化),用自编码器+邻近传播算法聚类,帮设计师系统理解街口三维形态的构成逻辑,支撑空间设计的量化分析。

2. 南京老城的地域形态参考:街口开敞空间半径“沿干道线性分布”(干道沿线多超50m)、最大建筑高度“中心向边缘递减”(历史区不足9m)、建筑密度“南高北低”(南部秦淮河沿岸更密集)、围合度“多片区高值”(珠江路等沿线>0.5),这些特征可帮设计师把握老城区街口的地域形态规律,适配本地空间营造。

3. 8类街口类型的设计启示:“地标型”(干道交汇+大尺度+挺拔建筑)适合标志性节点设计;“传统型”(低矮高密度+高围合度,分布颐和路)可参考历史街区紧凑空间;“都市型”(高建筑强度+垂向变化大,集中新街口)适配现代都市立体街口设计,为设计师匹配不同场景的街口空间设计提供类型化参考。

查看详细报道

行业热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