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越战纪念碑 — 礼赞经典04

 > 发布于2024-04-19 阅读 191
更多

'' _ 礼赞经典


经典的项目,永远值得礼赞品味

设计礼赞重磅系列“礼赞经典”版块

一起重温经典作品,深度学习,激发灵感


http://public.shejidedao.com/4490c3d369b447e5a7bd5c109bf705b1.png

Memorial Wall纪念碑


在抛光后的大理石上
死者的姓名与生者的面孔两相照应的瞬间

唤起的正是对人类同胞的生命的爱


美国越战纪念碑,是由林徽因的侄女林璎,这位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设计的。这是一个从设计到建设都争议不断的作品,喜欢它的人认为这是直面历史,治疗创伤的空间,而不喜欢它的说它是一道耻辱的黑色伤口。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全过程。


http://public.shejidedao.com/87914cef10434d9b83033c00aec741b9.png

美籍华裔建筑师_林璎


http://public.shejidedao.com/5a097feda08f4bb0a378a333385e16f8.png

简·斯克鲁格思


1980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AIA)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投稿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得奖者可获20,000元。


http://public.shejidedao.com/67f40e991c3e4ac0922a660bd729bec9.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acbb801fc3b748d08aa88e794552d626.png


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的纪念碑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

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

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

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

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http://public.shejidedao.com/85ae778725cf4a4aaa75c6c823fce034.png


林璎凭借颠覆性的设计,她从 27000 多位匿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这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建筑设计比赛。下图是林璎的设计图纸:


http://public.shejidedao.com/49dddc04f7844b29b7838c129239bae0.png


不像普通的纪念碑高耸入云,林璎仿佛用小刀在地面上用力划了个“V”型。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http://public.shejidedao.com/e8cd11604b1e4f9cb544ee2ca2b6dae8.png


接着就是前所未有的非议与人身攻击。只有两面黑色的折角墙体,完全没有装饰,一些政府官员表达了他们的不满,称墙是“耻辱的黑色伤口”。林璎的黄皮肤让一些种族主义分子和越战老兵非常不满:“让一个女人、一个亚洲佬来设计亚洲战争纪念碑?我们越战老兵就这么愚蠢吗?”


http://public.shejidedao.com/df41e734b14c4d7598255dbc100f5ed9.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6dc0f2206c8248c2b913e76ee581721f.png


这个当年还只有21岁的林璎,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听证会,略带紧张、声音有些颤抖,但是仍然坚定、勇敢地表达和捍卫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这座纪念碑传达的不是愤怒、憎恨,甚至没有谴责,也没有英雄主义的讴歌——无关战争与政治,只关乎生命。


http://public.shejidedao.com/9fdb60b9e9274c50a5c56aba3c627bad.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054ccffc76bf418cb56989e20e26295a.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1648f84db3ff4273b7421532aa5ea2ab.png


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


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


http://public.shejidedao.com/c79f6aa981c4480296a1734f89de4101.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8aa9806f2f5e4c19914efe1bdd8975b1.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ff991f1a8046400990a6a5558021b5c7.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c69159dc34e14c59ac93f30b1accdfcf.png


纪念碑围成的区域是一块安静的留白。她说:“我们活着的人,清楚地感受到这些生命的逝去。带着这份强烈的逝去感,每个人自行决定,是排遣这种感觉还是与之和解。”

http://public.shejidedao.com/3c9814aec7594e54b73d43a0e0078b71.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6354ab334ad2435a90c2b303cb80af27.png

“只有承认并接纳了伤痛和死亡,才能超越它们,走出阴影,回归现实和光明。”她把史诗般的悲壮,通过水一样的语言,转变为亲切宜人的体验,融咆哮为潺湲,化铿锵成委婉。


http://public.shejidedao.com/9e01616a4ef54c0da26bf2e950145e41.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70674b64ecda401f86a25ba20ccf6efd.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8b86c2fde83347ddba6894bf61ce5e43.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28e3e0655bdf4f5cb6039f999469fe42.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13996cd2258441d3a311b0d2582c6236.png


传统的高纪念碑会成为地标性建筑,但顶部的名字是看不见的——这是给国家、给游客的纪念碑,唯独不是给该被纪念的这些生命。林璎颠覆性设计的背后,是更深刻的人文关怀。


这种精神内核使她的作品直指人心。最终,评审依然认为林璎的纪念碑是“天才的设计”。


这是一个真正纪念在战争中逝去的人的纪念碑,它不是为了让民众高高瞻仰,而是放低姿态,从大地上隆起,又渐渐消逝。对于逝者的亲人们,可以用手抚摸亡者的名字,那一刻,自己的身影会与亡魂在有光泽的深色石碑上再次相遇,仿佛从没有人离开过。


http://public.shejidedao.com/b73a270ac7bf4484b604b53c2a5de529.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91cbc29ea2054e58a702cdb9fb68081a.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1be636d3705146ea8099bc33b8e914ef.png

http://public.shejidedao.com/112f97bdccbb4388bc2c18f4ca24abbe.png


以下内容需要登录观看

登录
#林璎#设计视野#设计案例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内容系作者授权发布,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收起
游客

游客 开通会员

资料 0 提问 0
笔记 0 回答 0
图文 0 人气 0

最新图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