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为笔,石上丹青——中华石雕
{{StoryDetails.browseTimes}}
宋晓杰


导语

提起石材雕塑,我们印象当中是源于意大利的艺术品类,其实我们中华文明从古至今,也不乏好的石材雕塑作品并自成一派。
始建于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的乐山大佛,就足以和西方雕塑平等对话了。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谈谈中国的石雕——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乐山大佛近景↑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地址位于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


五塔寺局部远景↑
这座博物馆大门上镌刻着“真觉寺”,而它的俗称却是“五塔寺”。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刚宝座塔。

五塔寺仰拍近景↑
东、南、西、北、中5个方向建造了五座小塔,中塔高于其它四塔,其余四塔互相对称,而五塔寺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
可能是寺中的五座宝塔名声太大,老北京人都不称这座寺院为真觉寺,而是直接叫它五塔寺。
说起北京的佛教宝塔:北海白塔、玲珑塔、天宁寺塔......随便一数就一串,与这些显眼有名的宝塔相比,这座金刚宝座塔就不那么显山露水了。
五塔寺地位
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特殊类型佛塔,在建筑学上称之为金刚宝座塔,造型独特,在中国内地十分少见。

五塔寺远景↑
如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云南妙堪寺兰若塔和内蒙古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舍利塔,多为喇嘛教的产物。
但上述这几座,无论是年头、地位,还是造型,都无法跟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相媲美,在它身上您既可以看到历史留下来的痕迹,也可以欣赏到古代石刻技艺的精湛。
说它是镇寺之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金刚宝座塔基座代表着释迦牟尼成佛的坐处,五座小塔代表着五方佛,塔座上还雕刻有精美的梵文。


局部石刻↑
而石刻的内容更是十分丰富:菩萨、天王、罗汉等人物形象和五方佛的坐骑,狮子、孔雀、金翅乌、象、马等动物造型都栩栩如生。
虽然历经500年,仍能依稀看出石像上的彩绘痕迹,可见这座庙宇当年有多么辉煌,而其中的佛足石,形小位重受崇拜。
佛足石
在观赏这五座宝塔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去看看宝塔中塔坐北朝南那一面雕刻的佛足石。

金刚宝座佛龛↑

金刚宝座,佛足石↑
佛足石在佛教里表示慈悲足迹遍天下,这在国内的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而在北京地区,更是独一无二,佛足石形小位重,在佛教界备受崇拜。

“敕建金刚宝座”石额↑
据传,佛足石是佛教中比释迦牟尼还要早的崇拜物。在早期的佛教流派中没有偶像崇拜,它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圆寂才流传下来的。
古籍中记载,释迦牟尼圆寂的时候是在七月份,而印度的七月是非常炎热的,可这个时候只有他的小弟子阿难在他身边。

金刚宝座,须弥座↑

金刚宝座,梵、藏文字遗存↑
要火化师傅的时候,火怎么也点不着,这时候师兄迦叶回来了,阿难向迦叶说明了情况,但是迦叶认为是阿难没有照顾好师傅才导致师傅圆寂的。
在二人争执不下时,释迦牟尼的一双脚从棺木里伸出来,迦叶立刻就明白了师傅的意思,他的圆寂和阿难没有关系,这时候身下的檀香木自燃了起来,所以,后人就刻佛足石作为对佛祖的一种崇拜物。
魏太和造像
这里另外一个看点是石雕:「释迦牟尼佛与二胁侍菩萨像」


北魏太和造像正背面↑
作品年代为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又名魏太和造像,这尊佛像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早期佛教雕像。
主尊为释迦牟尼佛,跣(音同“显”)足站立,头部高昂,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躯体健壮、气势雄阔,具有北魏太和时期造像鲜明特点。


释迦牟尼佛正、侧面↑
主尊两侧为合掌恭立的二胁侍菩萨,身后为舟形大背光。背光后上半部有十二排小佛像,下半部有造像题记及捐资人名。





石像局部放大展示↑
此像年代历来争论颇多,从主体风格看为魏太和时期雕造无疑,但主尊的头饰、衣纹、两侧的胁侍菩萨造型、背光前后的装饰性雕刻等,与当时风格明显不符,应为北魏太和之后重修。
此像原在海淀区车耳营村,1998年失窃追回后由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







部分石雕细节展示↑
中华传承千年,古藏多奇珍。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那些开发的或未被人们遇到的石雕,都是西方的石材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民族宝藏。
好了,这期的“石上丹青——石雕”就介绍到这里,大家有什么见解或者疑问,也可以互动交流。
欢迎留下你的思考,我们一起交流。再次感谢你的阅读,可以加我微信了解更多石材知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本期知识小卡片

点击保存图片,欢迎转发分享
建议征集
对于石材相关的知识,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
对于本专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欢迎在本文留言区留下你对本专栏的需求与看法;
我会根据你的需求来进行下一期内容的主题的选择,争取传递对你最有用,最贴合你使用场景的石材知识。
如果你对石材的应用感兴趣;
或者在寻找靠谱的石材品牌;
欢迎联系我
一起探讨关于石材的相关知识:

宋晓杰个人二维码 ↑
dop寄语
欢迎把本期内容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只有当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后,才会有更多高手愿意参与进来给大家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愿我们一路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