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旨在以简单质朴的形式与取材,表达自然与度假生活的美好融合,远离都市的浮华与喧嚣,惬意与灵感在此不期而遇。一切设计都化繁为简,简约到深处会慢慢产生一种情愫:让时间放慢,去享受这里才会拥有的那份节奏。素白的陶土与斑驳的木料,平整的墙面与粗犷的石头,空间设计师擅长运用材质表达反差感。暖灰的水泥墙与木色打底,在空间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纹路与肌理。设计师在家具与器物的选择上,用弧度取代棱角,线条简练而平滑,散发出自然朴拙的质感,令旅客享受久违的宁静。餐厅中琥珀色的素草灯饰成为视觉焦点,具有艺术气息的置物盘、藤编的座椅,与闲散置放的棉麻枯草,皆成了空间装置的一部分。茶室设计以简洁的线条与澄净的材质,亲切平和地呈现温润而安然的理想生活形态。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人文气息与艺术气息的交织,展现出空间的生活美学以及器物情境之美。主卧室保持自然的色彩,以饱和度低的尤加利叶独有的豆沙绿为主调,使旅客心情得到进一步放松,彰显出优雅而包容的待客之道。顶部纱幔自木架悬挂下来,飘渺而古朴,透出如置身乡间的野趣。设计巧妙运用朴素的生态材料组合,打造雅致并极具辨识度的自然氛围。床品与地毯以草木绿与蓝灰色点缀,带来一股远岫茂林的清新气息。双人卧室以芍药命名,一眼望去,空间里满满是真诚、浪漫的橘粉色,如一首歌颂友谊的美好的诗。墙面从陶艺工作室烤制的挂件自然随意却工艺感十足,呼应主题。单人卧室以鸢尾命名,清新淡雅的蓝色铺陈其间,和谐而融洽。斜靠在柔软的床榻上小憩,恍惚间一睁眼,外面已是日落星坠,一片安宁。设计希望使旅客在此感受到万物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哪怕是墙角素简的花枝,亦或露台上摇曳的狗尾草,在精简与质朴中呈现返璞归真的纯粹。置身其中,自然而然放下身心,平静的感受当下,一草一木、一杯一盏所蕴含的包容与承载。设计从返璞归真的东方哲学出发,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木、水、月等自然元素融入空间,寻求人与自然融合的诗意状态。推门而入,黑与白作为空间的主色调,纯净中潜藏无限生机,正是东方美学强调的平衡意境。清雅的碧绿与水墨意象穿映其间,木与铜等材质碰撞对话,轻重冷暖之间,悉心提炼别具一格的人文底蕴。一枝一叶,高低错落,还原植物最根本的自由形态,构建出山色空濛、流水潺潺的东方意美。水波、风荷、山石、树桩等不同元素悄然衬托,浓淡相宜,如若微风轻拂中,于此偷得浮生半日闲。材质的运用极其考究,贯穿连续的本土特性,加之统一的“弱对比”色调,将亲近自然的精神融于雅致和谐的整体氛围,赋予归家从容安定的感受。△上山捡树枝,寻找形态好看树枝作为艺术品 空间中的艺术品去除过于繁盛的色彩,设计语汇精湛而细腻,娓娓诉说着家与岁月的故事,为家人营造一方放松畅谈的清雅天地。光影作为媒介,模糊空间中的柔性边界。枯枝、花簇、果实与树影交叠,动静相宜,节奏有度。设计注重细节铺陈,主卧淡雅的色系在月色的晕染下,如虚若影,加上一株单峭的花枝,纯粹而饱满。长辈房床品搭配柔美的米杏色,为闲时前来小住的父母编织静谧恬雅、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一幅泛着岁月痕迹的画作,细琢的小品摆件,进一步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女儿房床品温柔的藕粉色留下天真而恰到好处的暖意,窗边洁白的玉兰象征着纯粹、真挚而高雅的爱,赋予孩子一切安适的甜梦。从容、悠闲而不违背本真初心的生活,如汲取宋代大家苏轼的人生智慧,便能享受自然的真实与平淡,重获喧嚣后的自由与宁静。本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为了最好地糅合东方哲学与生活美学,设计师经过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对体量、尺度、光线、色彩、肌理及居住者的习惯、需求等进行精准的洞察及综合把握。△所有灯具设计师不断打板,测试光影效果△设计师设计墙纸草月流,日本花道三大流派之一,于自然山野之中采集素材,草月流的插花作品将追求自由的精神体现于形式。业主团队 | 林淑欣 刘卓 高威涛 胡庆山 康智宇 崔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