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月,我终于有时间更新啦,最近一个月,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新技术真的是能给自己创造机会的,哈哈哈~这不,最近老板看我之前做酒店时的态度认(xin)真(ru)负(si)责(hui)的,特意给了我个表现的机会,让我参与了一个国内的一线项目,项目的设计是个国外的设计事务所,名字不长,不过也不影响我不认识。要知道,像我这种十八线的小渣渣,想要靠着稀烂的cad深化水平博得老板的青睐,那基本上是下辈子的事情,但是我凭借着对revit的一腔热血, 为自己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虽然是个打杂建模的,不过我已经很开心了。嘚瑟完了,咱们开始今天的正事儿!(下面提到的项目还是之前的,和这个没关系哈)
上次我们说到平面布局,由于我的急功近利,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不过不重要,接下来要说的完成面,那才是真正的“一地鸡毛”。回忆一下我之前的项目,办公大堂和酒店的公区是同事用cad出图,略......。我负责的是办公层和酒店客房层,项目时间紧迫,各专业基本上是同时进行。我要在5天时间内把天花图给到灯光顾问,大家都知道天花图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墙面完成面的厚度的,以前CAD 画图的时候,只需要确定墙面完成面的厚度,偏移即可,但是revit不一样,我想要把完成面给画出来,就必须按照方案把实际的墙面装饰层给画出来。别人提交天花图时就只是天花图,我提交天花图时基本上要先建个全模,不过没关系,在我强大的自信心面前,这都不是事儿。
办公层墙面造型不多,基本上是木饰面、硬包、超白玻璃、壁纸这些,有少部分造型也就是一个内建模型就能搞定的,明确各种面材的位置及厚度之后,我选择用墙来做完成面(不是幕墙),调整好装饰面族的线型颜色,办公层的完成面很快就画好了,吊顶也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平顶、矿棉板和二级吊顶,方法参考了王博老师课程里教的,4500平方的办公,从平面到天花图差不多用了两天的时间,现在想想,如果平面布置用上次文章里总结的方法,应该还能减少一天。
客房层中的4个客房放大图用了办公层同样的方法,基本上也是无压力。不得不提的是,在酒店深化中,电梯厅和进房间小走廊的地方一般是最容易出现碰撞问题的,以往在我们公司是需要一名有丰富经验的深化人员对装饰图和各专业图纸叠图一点一点的发现问题,然而这次不同,我在基础建模画完成面和吊顶的过程中,凭一己之力发现非常多的梁和天花有冲突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是以前用CAD画图时,我这种半吊子的水平很难发现的问题,这个过程无疑又让我对软件的依赖更加强烈,不用动脑子,问题就能暴露出来,开心~这也让我忍不住思考,软件的进化让我们对人的要求是高了还是低了呢?
接下来是总平图,回想一下在CAD画图的时候,我们最常用的是参照的方式,把放大图参照进总图里,又或者参照总图去做放大图,先说下我的操作,我这个项目因为要先给灯光四个户型,就先画了4个户型的放大图,然后是画总图,但是在总图里链接各户型的时候,我发现每个房间在靠近幕墙的地方都有些许的不同(见图一)“并不能”用链接的方法导入已经画好的四个户型,于是我就开始转动我“聪明”的小脑瓜子,总平只是为了审图,只有走廊和电梯厅才需要出立面,房间就只是画个平面的线而已,我直接用线画个样式不就行了吗。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我用线画了所有房间的完成面和天花造型线,而且用的还是详图线,平面系统6张图,我把完成面线足足的复制了5遍,宛如一个还不会用CAD布局画图的大傻叉一样,后期由于打印线型的问题,我在排完版之后就导出了CAD版本,结果甲方说卫生间需要扩大200mm,这个工作量和失误率可想而知。。。。。
有问题就要反思,1、关于材质,以前CAD画图的时候都是先把型和厚度画出来,反正到最后排版的时候才需要标注材质,而这次在我画办公层完成面的时候,其实材料表还没有出来,我也是按照原来的逻辑只是创建了墙体的厚度,比如说木饰面和硬包的完成面都是60mm,那就是创建一个60mm厚的墙体,想着后面材料定下来再细分,然后事实是我在后期分材料的时候很容易把墙体材质给搞混,明明已经附了材质,但是后面给其他墙材质的时候由于与前面墙体是同一种类别,又把前面的材质给覆盖掉了,所以在之后用revit画图的时候,我都会先把材料梳理好,避免后期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2.关于合图和总平,项目提交之后我又重新做了一遍,这次是先把总平图给做好,放大图是直接链接了总平的图纸,为了对比总平一半用的实体建模,另外一半用的是模型线的画法,两种方法出来的效果差不多,速度上模型线的方式会更快一些,不过最终我还是放弃了模型线的方法,因为既然选择用revit出图,看中的就是不容易出现问题,能规避掉一些很傻的问题,用模型线的话还不如用cad得了。后续就这个问题王博老师也提供了一些方法,先在总图里吧土建结构放出来,在放大图中链接土建模型画装饰,再在总平中,把装饰模型链接进去,按照每个房间去批量复制,如果是这种每间房间都不太一样的,就分批创建或者用不同的组复制到相应的坐标点上。在博哥给我提供这个方法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排斥的,认为我的用revit了,为什么还这么麻烦,博哥问了我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问我:“如果现在你用CAD画图,碰到不一样的房间难道你就不画了吗?”这句话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算是当头一棒。
本次说完了我在项目中的一些骚操作,回到我的题目上,revit真的能代替CAD画施工图吗?从我自身的项目经历来看,不需要审查或者对线型没有太多要求的项目是没有问题的,对于需要图纸审查的项目,由于现在都是只能审查,对图纸甚至是图框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且每个地区的审查要求还不一样,这个需要你们来衡量一下,举个小例子,我REVIT导出的图纸和图框都是在模型中的,CAD画公区的同事是用的图纸集,一张图一个布局,当然啦,revit利用插件也可以做到这种,但是审图的时候要求,要不图纸都在模型中,要不就一个布局有多个视口,不能一个视口一张图,我踩着狗屎看着CAD画图的小伙伴重新调整图纸,不过并不是每个审图单位都是这样要求的,还是要结合自身需求。
最后还想告诉大家,软件的更替是我们不能阻止的,让人们达成共识的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话语权的问题,很高兴能看到室内设计最好的平台能搭建这个BIM圈子,让更多的人关注到BIM,我遇到的问题对BIM从业者来说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相信技术的发展就是通过一个特定方向的不断探索,一个个项目的专研,一波人一波人日以继夜的努力争取来的,加油吧BIMer